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,追寻领袖足迹,感悟思想伟力,助力乡村振兴,7月9日至13日,福建技术师范学院海洋学院团委副书记陈智锟、辅导员王天宝带领实践队赴漳州市南靖县、东山县,围绕红色教育、乡村振兴、文化传承等主题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。
(一)赓续红色血脉,共绘振兴蓝图
寻根树海精神:7月9日,实践队首站探访南坑镇树海中共闽南地委旧址。师生们重走“南坑红韵路”,参观初心教育长廊、雕塑广场和纪念馆。大岭村老支书赖明辉深情讲述革命先辈在深山密林中的艰苦斗争史,生动阐释“树海精神”,并讲授专题党课,激励青年传承红色基因,将革命精神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


共话梅林发展:7月11日,实践队与梅林镇政府联合举办红色文旅与乡村振兴座谈会。双方聚焦红色旅游资源开发、旅游管理效能提升及特色农产品营销优化等议题深入交流,搭建校地合作桥梁,探索高校智力资源服务地方发展的新路径。

感悟科岭烽火:在革命老区科岭村,师生在红色党校聆听王盛州校长讲授党课,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肃立默哀。通过观看纪录片《科岭烽火》、参观岩永靖军政委员会旧址纪念馆,重温烽火岁月。王盛州校长强调要自觉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,保持艰苦奋斗作风。此外,革命先辈王鼎荣同志“做好事不声张”的赤忱情怀深深感染了队员。



(二)数字赋能文脉,青春守护世遗
7月12日,实践队奔赴田螺坑、云水谣等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,发挥专业优势服务文化传播与乡村振兴。师生追寻领袖足迹,以世遗土楼和客家文化为载体,打造了一堂生动的“大思政课”实景课堂。队员们深入裕昌楼、和贵楼等代表性土楼,系统调研其独特建筑技艺、生态智慧及可持续发展理念,在青砖灰瓦间体悟历史脉络与先民智慧。
同时,实践队创新运用抖音平台进行直播,生动讲解土楼历史演变、建筑工艺与客家文化。直播反响热烈,互动踊跃。青年学子们借助数字化手段,有效传播了土楼文化的独特魅力,以实际行动践行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”的理念,将青春奋斗融入文化传承与民族复兴的征程。

(三)追寻领袖足迹,助力乡村振兴
7月13日,实践队深入东山县,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路线,通过实地调查与研学,感悟思想伟力,践行青春使命。
关帝文化研学:在关帝文化产业园,师生系统学习“忠义仁勇”精神融入当代乡风建设的实践路径,实地参观东山风动石,深化对乡村文化振兴的理解。
南门湾生态调研:实践队开展实地问卷调查,共收集有效问卷76份,聚焦文旅生态融合发展现状,通过数据分析撰写报告,为理解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提供一手资料。
感悟“谷公”精神:在谷文昌纪念馆,实践队深入学习谷文昌同志“一心为民、艰苦奋斗”的感人事迹,从中汲取扎根基层、实干担当的精神力量。

对话澳角产业:实践队参观澳角村村史馆,了解其“五海转型”发展历程;与全国人大代表、村党总支书记林华忠深入交流,探讨产业发展现状与规划、未来规划及落实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,为实践研究精准“画像”。

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,福建技术师范学院海洋学院师生在红色沃土中坚定理想信念,在乡村一线增长实干本领,在文化传承中贡献青春智慧,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。(通讯员/王天宝)